HOME >分享交流> 技術專欄>山野釣遊雜誌 2008第35期
 
山野釣遊雜誌 2008第35期 黃國維 著
 攀岩與溯溪  
溯溪活動中,常常有繩索的操作、峭壁的垂降或瀑布的攀爬。
攀岩的攀爬技巧和相關的繩索器材操作,便概括了溯溪中所有會運用的的技巧。
平時的攀岩練習和技術學習,便可保障在溯溪活動中的安全…….
 溯溪,一直是這幾年來非常受歡迎的戶外活動,在夏季通常是戶外活動搜尋的前三名。台灣獨特的山脈與溪流地形,造就了溯溪這項非常有挑戰性的活動,其中包含了攀爬大石、泳渡深潭、橫渡激流、直攻瀑布、高繞峭壁及地形判斷等多重的元素在內,當然也讓從事溯溪運動的夥伴不僅在體能上要有充分的準備,甚至連技術技巧上都要有相當程度的觀念與練習,才能克服溪流中重重的難關,到達大自然中神秘的密境。
 攀岩,原本就是從登山戶外活動中演變而來,在克服地形或峭壁中發展出一套更安全,也更能完成目標的方法。所以在溯溪活動所會面臨到的問題與解決方法,基本上都跟攀岩有著息息相關的關聯。如果說攀岩是一種基礎練習,那麼溯溪便是應用攀岩所學各種技術的場地。
攀岩與溯溪的相關性
攀爬
溯溪不管是爬上石頭或爬上瀑布,基本上都跟攀岩的技術一樣,需要注意「手腳點尋找」及「重心轉移」兩個大原則。通常溪裡的峭壁和石頭都比較滑,累積很多青苔和溼氣,在加上溯溪鞋不像攀岩鞋那麼容易集中力量,所以攀爬上會比較辛苦。另外,溯溪攀爬要更注意落石及洞中生物,有些生物會躲藏在峭壁的洞中,冷不防就會嚇你一跳。
器材
溯溪用的器材和攀岩器材大同小異,不論是「吊帶」、「鉤環」、「確保器」及「金屬器材」,所以連操作方法也都相同,不過建議溯溪和攀岩用的器材最好要分開使用,因為兩種活動環境條件不同,通常混用不是很好。
繩索
攀岩用的繩索多是動態繩,比較能夠承受墜落;而溯溪用的繩索在操作上升下降比較多,所以多是彈性係數比較低的靜力繩,另外最好是能不吸水且浮在水面上,才不會攜帶到最後都在背水。
固定點
溯溪常常要架設固定點提供其他隊員通過,所以選擇固定點與架設方式要靈活多變,例如大樹、大石頭甚至人身確保;攀岩的路線上多有固定點的設施,如果需要另外架設也多會選擇裂隙或打洞方式進行。
繩結
攀岩和溯溪常用的繩結大致相同,「雙八字結」、「雙套結」、「稱人結」、「雙漁人結」、「普魯士結」及「義大利半扣」等等,在打繩結和用法上都差不多,不過不管是打哪一種結,都必需要相互檢查或再次檢查,另外最好繩尾端要加上保險的收尾結
上攀
這裡指的上攀是利用器材往上爬,因為溯溪的過程中,常常會遇到沒辦法徒手攀爬的地形,這時變需要運用器材上攀的技巧來輔助,一般上攀分為使用繩索的「普魯士上攀」和使用器材的「上升器上攀」兩種,雖然使用器材上攀可以順利克服地形,但是如果不會操作或操作不熟練,在隊伍行進的速度和安全上也會有很大的影響。
垂降
高繞,通常是溯溪常常會遇到的步驟,而繞回溪谷的部份就需要用垂降方式來進行。一般垂降分為「自行垂降」(自己控制)和「協助垂降」(由他人控制)兩種。自行垂降比較常使用的器材為「八字環」、「豬鼻子」、「垂降器」及「義大利半扣」等,其中「義大利半扣」對繩子損傷比較大,「垂降器」 通常有防止操作失誤的保護裝置。
如何練習溯溪活動中的攀岩技巧
 溯溪是在戶外環境中進行,通常也都是在假日或休假才可以與同好一同前往從事,如果久久才去一次,一遇到地形就要馬上應變甚至實地操作,常常會搞的手忙腳亂,沒辦法得心應手順利通過,在過程中也總是提心吊膽,沒辦法應付自如。所以如果在平時就可以練習相關技術與技巧,那麼在活動中的成功機率與安全上就更有保障。
 現在在台灣各大都會區都有或大或小的攀岩場館,提供練習技巧的場地是相當足夠的。平時多爬爬抱石與路線,可以訓練基本的攀爬技巧與重心轉移的原則,這樣在戶外遇到真正攀爬的峭壁與操作,也才能夠以身體的直覺反應做出正確的動作。另外因為平時有在做攀爬練習,在體能和所需肌肉群的訓練上也會不自覺的進步,只要在另外跑跑步或游游泳,大概就可以應付三日以內的溯溪活動了。
 關於技術方面,攀岩館或相關戶外活動團體通常有提供初級岩訓或相關類似的訓練,讓學員可以在繩結使用、器材的選購、繩隊操作與觀念上,得到足夠的知識與學習,經由平時的練習與操作,將技術提升到一定的水平並加以內化,才能夠確保溯溪活動的安全與順利
安全是回家唯一的路,練習是安全的不二法門
 溯溪活動除了攀岩之外,還有更多的學習和挑戰,例如地形、水流、氣候及團隊等因素,溯溪的安全基礎構建在以上每一個環節,唯有不斷的學習並練習所需的技巧與觀念,才能發揮出每一個環節最佳表現,活動才能順利的完成並富有意義。所以,除了知識性的學習與觀念,剩下的便是不斷的練習再練習。有空,不妨就到附近的攀岩館練練繩結、確保或攀爬技巧吧!